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节日日记 > 春节日记

初二春节日记

时间:2024-11-21 10:25:25
初二春节日记

初二春节日记

内容简介:“新年到,放鞭炮,噼噼啪啪真热闹。耍龙灯,踩高跷,包饺子,蒸年糕,全家团圆乐滔滔。奶奶笑得直揉眼,爷... 如果觉得不错,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!

以下是由日记网小编推荐的《初二春节日记》,欢迎大家阅读交流!

第一篇:春节到

“新年到,放鞭炮,噼噼啪啪真热闹。耍龙灯,踩高跷,包饺子,蒸年糕,全家团圆乐滔滔。奶奶笑得直揉眼,爷爷乐得胡子翘......”热闹喧腾中,我在大足度过了第13个春节。

大年二十九,父母说:“明天就是除夕夜了,我们得回大足跟家人团聚。”我看见了父母的脸上洋溢着喜悦,那天晚上,我也激动得迟迟无法入睡。第二天一早,不待父母叫我,我就早早的起了,想起一年未见的朋友们,心情有些急切。

大年三十晚上,伴着春节联欢晚会,我们一家人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。鞭炮声响了一夜,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”,人们盼呀盼,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。

大年初一,妈妈交代我穿上新衣,我们一大家子一起去爬北山。山路崎岖,并不好走,但我们一路蜿蜒前行,说说笑笑,感受到难得的闲趣雅致。到了山顶,妈妈领着我们去拜佛。大人们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,孩子们祈求来年学业进步。信步踏着庙宇的石板,闻着深山老林中清新的空气,心情舒畅怡然,开阔爽朗。新的一年,一定是充实饱满的一年。

过了大年初一,就是挨家挨户串门拜年的日子了。那日子并不算好过,家家户户相隔不近,人口又多,有时一天得拜五六家,忙得啊,比考前复习还紧张!不过,付出总是有收获的,我收获了亲人满满的祝福和一摞厚厚的红包,心里美滋滋的,疲惫早就烟消云散。

春节一直持续到大年十五,敲敲打打中,我们送走了元宵节,春节结束了!心中的滋味很微妙,有些遗憾,又有些不舍,还参杂着对下一个春节的祈盼,真是五味杂陈,难以言表。

愁到晓鸡声绝后,又将憔悴见春风。一腔浓情,寄予新春!

第二篇:喜到春节

又是一年春节。

每户人家的大门上都贴上了对联,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,还是那样喜,那样欢。

天渐渐阴沉了下来。平日里宁静的小村庄,这时显得异常热闹。妈妈和奶奶正在忙着包饺子,看着她们包的那样好,我不禁羡慕起来:“妈妈奶奶我只会擀皮儿,但是包饺子总是包不好,你们来教教我吧。”“你别给我们添乱了,时间快不够了,以后有时间在教你!”妈妈一边包饺子一边说,我失望的点点头,但是很快就被桌边的烟花所吸引,我高兴的拿着烟花和打火机出去放了。看到绚丽的烟花升起,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喜到春节,家家的喜气都在肆意的洋溢着。

月亮渐渐升起,一阵轰鸣的礼炮声划破了整片天际,伴随着的是一束绚丽的烟花。喜到春节每束烟花中都蕴含了浓浓的喜气。身旁,爸爸爷爷谈的正起劲。“儿子,这过了年我和你娘就又老了一岁了!”爷爷惋惜的说着,爸爸正欲开口,一旁正在忙着包饺子的奶奶突然插了一嘴:“这大过年的,不会说点好听的吗?”爷爷听而只是干巴巴的笑着。看到这种压抑的气氛我决定做些什么,我的眸光不经意的扫到了妈妈微微隆起的腹部。顿时心生一计,“爷爷啊,过了这个年你们就可以抱孙子了呢。”显然这种办法效果不错,爷爷爽朗一笑:“我孙女说的不错啊,过了年我也就又有一个孙子了!”一阵阵笑声飘到了很远很远那藏不住的喜气也漫延到很远很远

夜如宝石,璀璨夺目。礼炮声此起彼伏的响着。院中我和奶奶正在烧纸钱,那跳跃的火苗越来越旺。烧完纸钱后,我和奶奶在原地磕了10个头,以表对神灵的尊敬。喜到春节,纸钱边上,散不去的是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美好的愿望。

当时针与分针重合的那一刻,整个世界都亮了

夜如泼墨,美丽漆黑。乡亲们已然进入了甜美的梦乡,他们脑海中回荡着去年发生的一切,以及期待着清晨的拜年,那将又会是怎样一番欢喜的场景

初二:邓泽慧

第三篇:春节·笑

中国人的佳节,被红色所围绕的新春佳节,祝福声满满的东方新春佳节。

这个印昭着中国人思乡情怀的美好节日,似乎到处充满着喜庆和欢笑。

是的,在这个节日里。老人可以见到思念已久的儿女和孙儿,成人可以享受盼望许久的长假和放松,小孩还可以收到翘首了一年的红包。

如此新春好节日,何乐而不为?

团圆、休闲、红包充实了三代人整整一个春节。

何乐而不为?

只是,为何身在如此幸福、夜夜可预见漫天烟火、餐餐大鱼大肉的热闹佳节里,我的脸上,无笑容?

笑,如今被当代人只是解释为脸部肌肉及唇牵扯出来的一种表情。

苦笑、假笑、讪笑、强欢颜笑、虚荣的笑、虚伪的笑、狗腿的笑、奉承的笑,还有儿童纯真的笑。

它们真的还能被唤作笑吗?

等等,孩童纯真的笑?

如果可以,我宁愿不要这种笑:

他们为得到压岁钱的开心笑容,他们为得到长辈称赞成绩好的开心笑容,他们为家长同意去旅游的开心笑容。

这种绽放在孩童时代的笑,真的还纯真吗?

真的还像从前的那些纯真笑容吗?

不!!!

终有一日,这种笑容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了味儿。如今你所看到的这种笑,终究只是还没有褪去面具的笑。

你说说看,春节,我要在我的脸上挂上哪种笑?

春节,挂满了笑。

春节,布满了笑。

春节,充满了笑。

只是,我的脸上,无笑容。

春节,笑陪伴了大大小小的饭局。可又有多少个饭局,那里的人脸上真的有这么一种笑:

纯粹地、发自内心地、不带一点做作的.笑。

春节,于我而言,不过是一个大众都喜欢的节日;不过是一种名唤“春节”的牡丹,宜乎众矣;不过是一段模糊得记不清的已逝时光。

仅此而已。

初二:梁晓茹

第四篇:春节记忆

年,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习俗;是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留下来的精华。中国年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,别具特色。

鞭炮、烟花、春晚一系数列词都可以成为春节的代言词!年年亦是如此。

团圆饭自然是除夕那晚不可或缺的活动,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,享受着团圆饭中的美味佳肴,欣赏春晚中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,欢笑洋溢满堂。

贴春联百最有趣的事了,在我看来,也是最有年味的事了!奶奶先是熬了一大锅浆糊儿,因为我们家院子特别大,门也特别多,所以为了节约时间,我们就分工干。我和婶婶负责家里的小门,叔叔和哥哥们就负责南院和西院的大门。贴门联的步骤很简单,先把去年贴上的门联给掀下来,涂上一层新的浆糊。看似挺简单,其实里面的学问也大着呢!一次不能太多,而且涂得要均匀。不然会因为天儿冷的缘故而被冻着。所以要先向对联要贴的部分薄薄的匀匀的涂上一层,先贴上对联,之后再细细的在没有被粘住的部分再涂上一层浆糊。

我和婶婶配合得很默契,不一会儿就完工了。可叔叔那边还在四处寻找浆糊呢!真是完胜!不会也多亏了爷爷在旁边的指导。

爷爷似乎也非常享受儿孙满堂的年呢!

等门联全部贴好后,奶奶在那边也已经下好饺子了!吃着奶奶的劳动成果,我们都很得意。

欢乐中国年,幸福中国年。

初二:牛晓楠

第五篇:传统春节

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,100多年前,民间艺人“百本张”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:“正月里家家贺新年,元宵佳节把灯观,月正圆,花盒子处处瞅,炮竹阵阵喧,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。”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。

相传尧舜时期,我国就有这个节日,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,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,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,但当时历法,是靠“观象授时”,是否准确,尚难确定,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,我国人民创造了“太初历”,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,从这时起,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,直到新中国成立,改用公元以后,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。

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,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,腊月和新春,正是“秋收冬藏”以后的农闲季节,汉郑玄也说过,岁未年初“劳农以休息之”。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。

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?相传,在很久以前,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,看到当时节令很乱,想把节令定准,一天,他上山砍柴,坐在树阴下面休息,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,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。可是,天阴雨雾,影响测量,后来,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,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,天长日久,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,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。

那时的国君叫祖乙,天时风云的不测,使他很苦恼。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,为讨好皇上,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,祖乙认为有理,便带领百官去祭天,却无济于事,万年知道后,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,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。祖乙听后龙颜大悦,感到有道理。于是把万年留下,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,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,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,祖乙对万年说:“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,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,创建历法,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。”

有一次,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,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,阿衡看见后,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,怕皇上重用他,于日派人刺杀万年,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,祖乙知道后,惩处了阿衡,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,万年指着天象,对祖乙说:“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,旧岁已完,新春复始,祈请国君定个节吧。”祖乙说:“春为岁道,就叫春节吧。”

冬去春来,年复一年,后来,万年经过长期观察,精心推算,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,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,便将太阳日命名为“万年历”封万年为日月寿星,以后,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,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。

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,如倒贴“福”字,放爆竹,拜年等等。

最后:关于《初二春节日记》的内容小编就推荐到这里,欢迎同学们持续关注日记网,感谢支持!

《初二春节日记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